保存桌面

环球中医药

首页 >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QIKANJIANJIE
期刊名称:环球中医药RCCSE(B+)(2020第六版)
《环球中医药》杂志是2008年3月创刊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以面向海内外中医药学术界为特色,致力于推动中医学术交流发展,以“打造科学性、思想性、可读性俱佳的中医药学术期刊”为编辑方针。   
一 创办精品学术期刊为追求  
杂志的编辑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是衡量期刊编辑质量的标准。编辑部认真向优秀的医学核心期刊看齐,严格按照卫生部《中国医药卫生期刊质量要求及评估指标》执行和参照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排规范进行编辑。现在的《环球中医药》杂志从版权目次页、文题、摘要、引文到表格、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已经形成一套中医学术期刊特有的完整严格的规范。   
本刊选稿用稿严格,建立了规范的稿件外审制度,外审专家中大多是国内中医界学术领军人物,充分保障了杂志的学术质量。同时建立了出刊后审读制度。   
王永炎院士、张伯礼院士、姜良铎教授为主的编委会给了杂志巨大的学术支持,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编委会的权威性体现了杂志的学术地位,编委会专家们的认真把关为杂志的学术质量提供了可靠的质量保障。   
二 注重杂志品牌建设为导向  
在2008年9月编委会议确定把进入核心期刊作为推动杂志发展、衡量杂志学术质量的手段与标准,确定读者定位于较高科研水平的中医药专业人员。   
为扩大《环球中医药》的宣传,本刊社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广西、海南、辽宁等数十家医院和中医高校举行题为“医学论文写作与投稿”的学术讲座,扩大了杂志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广大医药专业人员的写作提供了指导和帮助。   
环球中医药杂志社近年来举办了多项学术活动,扩大了杂志的影响,促进了学术交流。如2009年3月举办“环球中医药杂志创刊一周年暨中医内科高峰论坛”,2010年1月主办“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研讨会”,2010年9月成功举办“2010年全国手足口病临床经验学术交流会”,2013年4月召开中医心脑血管病研究新进展研讨会。   
编辑工作中注重作者来稿的退稿函和退回修改函的写作。培养作者是科技期刊的品牌建设的重要一部分,也是学术期刊社会责任的一部分。希望读者从不能被刊用的原因中找差距,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对于有一定的学术亮点的文章,尽量给出详细的学术建议,和作者共同完善文章,提高文章的学术质量。   
创刊以来,环球中医药一年一个台阶。2009年“环球中医药杂志网”改版上线吸引大量海外的读者,该年入选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2010年11月取得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证书。2011年7月获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从2012年第一期开始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12年顺利完成了双月刊到月刊的转变。2013年的核心影响因子为0.603。2014年建立在线采编系统,环球中医药杂志网站第二版上线。2015年杂志增加页码至每期128页。2018年杂志增加页码至160页,环球中医药杂志网再次改版,并增加手机APP平台。   
三 促进海内外中医药交流为特色  
“海外中医”栏目介绍中医在海外的生存现状,介绍海外对中医的法律、法规、态度,主要刊载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与文化的沟通、交流方面文章。创刊之初就开设了本栏目,2009年开始每期介绍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中医药发展状况。海外编委如在英国的马伯英教授、程铭钊博士撰稿介绍英国中医药发展现状。美国中医药针灸学会秘书长郑灵医生撰文系统介绍了美国健康保险系统对针灸费用的的给付现状。2010年以来每年都有多篇海外作者学术文章刊发。2010年海外论文比3.1%,2011年海外论文比4.4%。   
海外编委的参与,无疑加强了以本刊为载体的中医药学术理论对外交流的力度与宽度。其中海外编委包括全英中医药联合会主席马伯英教授、英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程铭钊博士、奥地利中医药研究院主任鲁道夫•鲍尔教授等16人。   
四 加强组稿策划,创新特色栏目  
对于“重点号专题研究”、“论著”、“理论探讨”、“综述”等重点栏目,精心编稿,精心审稿,努力提高质量。《环球中医药》杂志特色定位于重点反映中医药科研成果和临床进展的同时,重视国内外中医药学术与文化的沟通,重视对中医文化的思考与探索,重视信息与思想的交流,重视中医技术和文化的传承。由此开辟“中医药热点”、“中医文化”、“名医心鉴”、“海外中医”、“中医病案析评”等反映杂志特色的栏目。   
“中医文化”探索中医与哲学、社会、宗教、政治、经济、人文地理等文化形态的研究。“名医心鉴”立足于中医的学术传承,主要由研究生或弟子介绍导师的临床经验和中医思辨模式。 “中医药热点”立足科技期刊的学术责任,选择近期中医药界的学术热点进行深入分析。尝试以访谈形式,邀请多位专家就热点问题共同讨论。作为学术期刊的一种创新与探索。   
“中医医案”是中医学术传承的瑰宝,杂志开辟“中医病案析评”栏目,对临床中典型病案或疑难医案整理刊发,以梳理思路,交流体会,共同提高。2009年秋冬之际,甲型H1N1流感第二波来袭,总编张伯礼院士指示2010年第1期杂志设为“中医防治甲型H1N1流感”专题重点号,组织刊发一批相关的稿件。2010年手足口病再度成为当时的热点,杂志又组织了“中医防治手足口病”专题。这些文章既有理论研究也有临床研究,三分之二为基金课题文章,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更突出了学术期刊的社会责任。   
五 贯彻开放获取的理念为学术交流服务  
环球中医药杂志通过网站hqzyy.com实现开放存取。通过这一网站,可以及时、不受限制地获取期刊全文。这样有利于传播中医文化,及时推广最新学术成果和进展。本刊致力于海内外中医药学术交流,努力将海外的中医政策法规和中医学术进展,介绍给国内的专业人员。同时,很多海外中医学者通过本刊网站了解国内中医药学术前沿。相互学习,交流信息,共同提高专业学术水平。   
网站自建立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和海外中医药读者。网站流量逐月上升,更吸引了来自海外15个国家和地区的读者,境外流量达到1/7左右。   
六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杂志的成长,不应只局限于期刊计量指标数据的提升和编辑技术的规范。成功的杂志一定是一份有思想的杂志。杂志鼓励百花齐放,精神的砥砺和自由活跃的思想是中医代表国家经济软实力必有之义。在中医文化热的当今,杂志须秉持一份的学者的冷静与审慎;同时面对以“科学”为名的质疑,保有中医人的热忱和笃定。服务于临床,保障杂志的可读性,是一贯以来追求的方向,但在这方面仍然有很长的路。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环球中医药》杂志的跋涉的道路上寄托着编委们的满腔期待,依靠审稿专家们无私的支持,也饱含着编辑团队学术理想和辛勤汗水。在短短创刊的五年中,《环球中医药》杂志已经成长为一本学术严谨、编辑规范、特色鲜明的中医学术期刊新秀,坚信在作者、读者、全体编委和编辑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杂志会越办越好。
期刊档案